找到相关内容644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法是彻底改造人生宇宙、实现人类最高理想的权威科学

    那么唯识一词,怎样如实理解呢?当知唯识一名的正确解释,略有如下三种:  1. 根据《解深密经》“诸识所缘,唯识所现”,识所缘境属识相分,能认识相分的能力即是识见分,见相二分是一识之两分,离见无相,离相...

    唐仲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31069852.html
  • 净元法师著:痴心梦语第二辑(2)

    ”,有觉有观、喜乐,指“相应支”。  何谓舍断支?即舍离欲界杂染的五欲、五盖等恶法。因为初禅的证得,是从离欲而生的,这含有决定断除之意,所以名“舍断支”。此可分二支的离相:  1.身离═即行为上的离而...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2370226.html
  • 净元法师著:大乘起信论述解(2)

    深解现前,离相修行六波罗密,最后,次第证得解行发心及证发心。   (一)释“三者,为令善根成熟众生”-善根,是生诸善法的根  本。成熟,是成就善果的意思。如得佛法的正知见,从初信  位至十信终心-愿心...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3070234.html
  • 净元法师著:慧日集(第一辑)

    布施。   除灭贪嗔,永不疑悔。恒行善法,名真持戒。   分别念断,无有八风。平等贤直,名真忍辱。   二时匪懈,止观俱行。身心安隐,名真精进。   对境湛寂,自然任运。离相不相,名真禅定。   因果...的高僧等同大学教授,三毒俱存,烦恼不断,分别争胜之心特强,大违佛陀出世本怀。  佛法将灭与?何谓续佛法慧命与?   第92篇   坐禅有二事须证:一、离念。二、离相。  离念是离一切妄想杂念,使自心...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3270236.html
  • 禅与东西文化──思维角度的检视

    一切问题都是来自自己的封闭。解决了,问题也没有了。《坛经》说:「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定慧品〉)但「无念」者不是百物不思,而是「于念而无念」;同一道理,「无相」是「于相而离相」,「无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34570585.html
  • 略论儒佛会通与两宋理学思维的基本向度

    别无佛。“道由心悟”,因而禅宗最著重于“明心见性”。一切法不染不著,无住无留,自然任运,自在解脱。是以禅家修道,重在离相无念,扫相绝言,一超直入,即证诸法性空,亦无空可依,无法可得。此中玄旨妙趣,两...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84270738.html
  • 佛教密宗华藏上师吴公润江弘法记

    ,亦离无形之利  衰、毁誉、称讥、苦乐相。于相离相,于空离空  ,不住空有,离相寂灭,深得真空无相之妙,心  不染万境,真性常自在。所谓「三际二边断,常  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 ...

    徐芹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01370805.html
  • 洪州宗心性思想评述

    (之间)的不离相即的关系,这是在中国固有的理想与现实相连相即思维影响下形成的非常重要的理念,对于后来佛教学者理解、把握宇宙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众生与佛的关系、乃至现实行为与本源真心的关系等,都发生了...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03870821.html
  • 儒佛两家同体精神之对照

    曰真,交彻融摄,故曰法界。即是诸佛平等法身,  从本以来,非空非有,离名离相,无内无外,唯一真实,不  可思议,是名一真法界。」此处所引两义,均甚圆融玄妙。  一真法界,在佛法中为根本要义,其所涵摄高...

    朱世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22670914.html
  • 石头希迁的禅思想及其教育方法

    谓他所说的一切言语,无非要  告诉求道的人,不昧于灵根,快快回光返照,自识灵源,欲识庵(身)  中不死人(心),怎能离开当今这个皮袋(身),这是说明心不离身  ,体不离相,一不离一切的道理,修行的人即...

    林义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23570922.html